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影评:缺氧 (Too Much Co2)

第一次接触赖锦坤的作品是一部纪录片[三月围村],这部作品对我而言实在是毫无技术可言,纯粹美丽的或许就是那事实的真相。后来,略闻他的首部长电影[缺氧]完全提不起兴趣。在机缘巧合匆忙地回到雪兰莪,同时受到两位朋友的邀约出席[缺氧]的首映礼,好吧,咱就去瞧瞧,或许他的作品更加好了,重燃我对他保留的那一丁点期待。



事实是没了。他始终停留在之前的脚步。唉。
109分钟的电影开始之前,黑压压的人头集聚在戏院的lobby等待入场的时候,我心想,到场出席的人数竟然比陈翠梅的[无夏之年]更多人,期待又多了那么一点点。不是写着8点钟入席吗?我就那么尴尬地默默站在一边,心里不断抱怨首映礼竟然如此没有时间观念!

我只能说,这部电影还不是时候。
我明白独立电影,无可厚非一直都存在着资金的问题,即使如此也该有基本的拍摄技术来绘画这部剧情吧?赖导演本身编剧、指导和剪接方面都差强人意。他所要表达的信息的初衷是善意的,乐见这社会里还有看清事实的真相,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但是,[缺氧]还是不够火候。

赖导所要表达的社会信息很多,零零碎碎失去焦点。我说,这部电影出现的每一幕只是为了表达  “这个”信息而存在;下一幕则是为了“那一个”信心而拍摄的。幕幕的信息在演员的演艺下只有“一句”那么多,那么短。就好像看见了题,却始终未见详情。再加上,每一幕彼此间没有流畅的连接性,很多时候我心中的OS是“为什么”?但是我的疑问在电影结束后还是未得到解答。除此之外,剪接也蛮劣质在还没交代清楚之前,总剪去黑色画面。。。。。

演员的演技明显看起来很生硬,剧情不够扎实,不够流畅也没有明确的主题,剪接和音乐也是很糟糕。我唯可以赞美他的或许就是他不屈不挠拼命想要表达社会智障环境的电影精神!仅此而已。其实,当电影结束后,我的心情是小小的愤怒;这么多一人朋友来相挺,还有媒体来报导的首映礼就是这般水准吗?!本来心中有疑问,但是导演的一句回答打消了我的念头;他说:“这部电影没有技术可言,在意的只是剧情”。。。。。

我无法认同他的说法,身为导演竟然说出这般话时该如何说服观众喜欢你的作品呢?如果每部电影都不必意至少基本的摄影技术和镜头,甚至还失焦(不必花样和玩镜头),我想电影的定义有必要重新思考的的地方。如果真是如此,电影界又何必不断地追求摄影技术的升华和科技的进步?我想,全部的媒体学院也不再需要任何钻研电影知识的这堂课了。

赖导演,我尊敬你的精神!
希望下一次会是葡萄成熟时, 请继续加油!


有人可以解答我的疑惑,为什么....

1. 是仙人掌?
2. 丢钱币进去切开的空水瓶?
3. 是採莲藕?
4. 两位男主角是同性恋吗?


导演,我不懂。

          


No comments: